广州丧葬旧俗

记得1953年刚来广州时 还在读小学。那时偶尔经过东川路 远远望见里面的殡仪馆 只感到一股阴冷之气迎面而来。后来高中毕业了 上山下乡去了花县的农村插队。在农村的七年 风风雨雨中见过不少生老病死。那时的知识青年 除了熟悉农活和教农民学文化外 还参加生产队的长生会–村里的老人死了 长生会责无旁贷提供殡葬服务。大凡村里的青壮年 都会自动参与。我就抬过棺材 为一个笑丧的老者送葬。只不过那时尚未结婚 落葬时不能上山。棺抬到了山下 就要换人 而且也只限于抬棺 其他丧葬事宜 自有长者负责。农村的丧事见多了 小时候的恐怖感反而淡薄了 毕竟它是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。久而久之 甚至觉得旧时的丧葬习俗也是一种知识 或者说是一种文化。尽管在”文革”中它是”四旧”今天也不合时宜 仍属封建迷信。但它终归存在过 它在生活中划下的痕迹 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。伴着纯朴的乡土风情 沉淀在岁月的长河中。
我把那个年代在农村所见所闻的丧葬旧习俗整理出来 供有兴趣者一读。
    一     招魂
人刚死时 戀一些蚕丝或新棉花在死者鼻孔”试气” 商议过后 由亲人给死者招魂。招魂时 由家人到屋外坡地上挥舞死者穿的衣服、呼唤死者的灵魂回来 有的还用竹竽将屋顶捅一个洞 目的是便于死者灵魂尽快回来。招魂以后 再次察看死者鼻孔 如无气、心脏不跳、脉搏不动 才最后确定死者是真正死亡、方能考虑办后事 否则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尊重。
    二     居丧着穿
亲属死了 用不缝边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。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 无心讲究 也来不及讲究 仑促而就。即披麻戴孝的习俗。那时不明就里 只觉得很难看。后来看了书 才知其含义。
    三     买水
一般去附近的河流取水为死者洗身。取水时左手端碗 朝河流舀水 据说这样才可使家里人无病无灾 取水时要把铜钱或纸钱丢水里 以示用钱买水也有在河边烧纸钱的    在有些地方、死者是男子 必须取顺流水 相反则取逆流水。洗尸时把死者扶坐在一张椅子上 脱去衣服 从上到下洗净 再穿上嬀衣。洗尸用水 男六碗 女七碗 洗尸的意思是不让死者带着世间灰尘浑浑纯纯地进入阴间 通过洗尸、让亲人干干净净地告别人世。在广州益嬀医院病故的河南妇人 其家属是用一块布沾湿自来水给死者抹身再穿新衣。
    四     停尸
人死后经过洗尸、换嬀衣、然后停放在厅堂中央的木板上 死者头朝外 脚朝里、盖上被盖、脸上盖一块白布或白纸    、头前放一供桌、摆一碗放有熟鸭蛋的饭及一双十安交叉的筷子、菜和糕点。点上长明灯油灯    、村里人来添油叫点灯     献饭 一家一碗米饭。孝子在旁守灵 停放一天后入棺。
    五     回魂
旧习俗认为人死魂不死、死后三天魂要回来故有让死人回魂之俗。回魂时在神位前撒上灶灰 夜里不关厅堂门 让死者的魂回来。
    六     出殡
土葬出殡当天一早 先派人去把为死者准备好的碗、筷子等物品放在去墓地途中的第一个岔路口。出殡前 孝男孝女向灵柩叩拜告别、把祭桌换为长凳 其上放上盛净水的有数枚铜钱的碗 由8个男子抬棺起灵。孝子在前扛”魂幡” 引灵柩到墓地。棺抬到山脚、未婚男子不能上山。有些少数民族在落葬后离开墓地时 还有一个过场一个人戀出火链装着打不起火的样子 对同伴说”我去找火 你等着” 另一个也说”我去挑水 你等着” 两个人便逃之夭夭。此谓怕死人灵魂跟着回来 故哄骗之。有些地方 还有指路仪式 认为人死后 灵魂要回到祖先故地 与祖先生活在一起 开路时 拴上一只鸡男性拴公鸡、女性拴母鸡    表示陪伴死者上路。
    七     落葬
下葬的墓穴深约5尺 呈长方形新塘落葬的规格长2.4米X宽0.9米X深3.8米    。如在平地 死者头部向北 坡地则头部放置高的一面。进而时长子动第一铲土 次子动第二铲土 最后大家一起动土。葬毕地坟脚下用三块石头搭一个小台 为后代作供台 摆上一些贡品 然后顺原路回 回去要洗手。三天后再上供 也叫”圆坟”。以后每年要在死者去世周年前一天供 清明、端午、中秋节也去上供。

《广州丧葬旧俗》有一个想法

发表回复